我的理財思維以及行動,是觀察父母的理財行為並從其中體悟而來,印象中在民國六七十年代,利率蠻高的,差不多 8% 以上,另外他們曾經跟會被倒會過,加上那時股票也不流行,因此他們喜歡以定存方式累積資產。
民國八十年代之後,利率下跌,股市開始火熱,雖然定存的利息很少也不碰股票,堅持時間複利的策略保本,另外有學生宿舍以及店面出租,所以他們的晚年算是富裕的。
承襲父母理財觀念,基本上我也採穩中求勝的策略,以薪資為主累積第一桶金,有第一桶金之後,買車、買房或投資就看個人如何使用,到目前為止,個人帳面獲利最多的是買房,除了自用,它也是抗通膨的利器,不過它不易變現,不是想賣就馬上能賣。
為什麼房地產比股票基金容易保值甚至增值?主要在於它的不變性,一塊地一間房子,除非週遭有重大建設影響,並且土地面積不會增大一倍,或是房子突然多了一間,它們的價值基本上隨著人口的變遷而變化。但是股票不一樣,一家公司可能為了擴大增資,立即股票變多了,但是還沒馬上獲利,股價將會有一段時間下跌,甚至生意不見起色,股價也回不來,因此股票市場比房地產凶險的多,小資族沒有好的投資策略,在股海中非常容易沒頂。
個人的經驗,常在股市進進出出,光是手續費及證交稅就吃掉一些本金,如果又選了不佳的標的,虧錢的機會更大。想賺價差必須買低賣高,可是買賣時間點難以掌控,假設買了一檔股票它上漲了,當下決定要賣那就賺了一筆價差,然後手上這筆錢要更換股票買,那需要研究買哪一個會漲,如果不是長期研究股市的人,換股操作通常都是失敗作收,如果看原股票似乎會繼續漲,而又再回頭買,除非是波段操作,否則就浪費手續費用。因此想賺價差取勝的人,必須勤於研究市場變化,須知哪一個會漲,以及研判買賣時機,換股票才會賺。
如果你不善於研究或是沒時間研究,價值型存股投資將是比較簡單及優良的方法,基本上就是買進不賣,賺取它的配股配息,需要穩定被動收入的人,這策略勝率最高,因此我都是定期定額買配息基金,目的是存退休金,除非需要用錢,或是另有良好的標的物,否則幾乎不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