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公平賽局

https://4rdp.blogspot.com/2014/02/blog-post.html?m=0

更多有關 公平賽局 的事情

公平賽局 ─ 小女孩與經濟學家老爸的對話 (Fair Play),ISBN 9577921698,金錢文化出版,史蒂文‧藍思博 (Steven E. Landsburg) 著,蔡繼光譯。

先祝大家馬年馬到成功,這本書十幾年前看過一次,現在再重看第二遍,我覺得這本書提供很多不同觀點來看世界經濟,政府官員也應該看看,裡面有很多現代經濟狀況的說明,好好研究,應該可以獲得不錯的政策啟示。

近年社會各地在討論公平正義,覺得給財團太多優惠,應該課更多稅收,可是少了租稅優惠,國內經濟又不容易活絡起來,許多兩難局面如何取得平衡,而不至於搞到殺雞取卵的地步,這本書對經濟的公平問題有深入的研討。

這本書有太多太多駭人聽聞的議題討論並超乎道德範圍,另外書中的內容有點艱澀,在此只列出局部內容重點,

一、經濟學是一種面對困難抉擇的學問:要賺錢還是去享樂?要揮霍還是儲蓄?要追求完美工作(或是另一半)還是隨遇而安?要發展新技術還是把熟知的技術善加利用?經濟學沒有單一良方可以解決選擇難題,需視狀況而定,對你好對別人未必好,也要適當的容忍及同情他人。

二、從遊戲場上學到的教訓,思考「財富重新分配」的說詞,在遊戲場中,不會因為某個孩子比別人多玩具,其他人就可以聯合組成一個「政府」,然後投票表決把多餘的玩具拿走。 當自己因機運比別人好而獲得較多好處時,應心存感激,並回饋他人。



三、保護主義是一種變相的種族歧視,因為保護了某群人,也代表其他人不值得保護。我們除了關心自身自由之外,也該關心別人選擇的自由。

四、在有限資源分配問題,不適合用道德來說教,應權衡狀況適當選擇。另外以權威說教傳達的訊息是「正確的選擇只有一種」,這有害對問題深度的思考,權威通常不是一件好事。例如老師說砍樹是不對的,那就不能砍伐森林改種植作物,人類需要氧氣也需要糧食,如果所有樹木都不能砍伐,那人類如何生存?當心盲目支持未經思考的偏見

五、生活樂在品嚐,而非輸贏,追尋生命中無限的可能性,成功屬於擁有創造力的人,以快樂的態度扮演每一種角色,經濟學無法測度人類的需求,傾聽反對者意見的意義。

六、制度的改革之前必須發動文化信念革命,每個時代都有些尚未經過檢驗的假說,這就是我們所通稱的文化,不願質疑這些假說的態度稱為文化偏見,只要注意到這些情形且經過驗證後才會進步。審慎思考調高最低工資對工人(加薪或失業)、廠商(利潤減少或轉嫁給消費者)、消費者(支付增加)產生的影響,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一味反對或贊成。

七、新的公平主張 ─ 零基預算,每年各部門從零開始提出自己的經費計畫,而非維持現狀當起點,假定預算與去年一樣。該不該保護國內產業?如果採取保護,那麼消費者就無法低價獲得商品或服務,另外因自由貿易而失業者,是否應予補助?如果補助他們,表示全國納稅人要負擔這筆錢。「公平」的概念不適用於福利的改變上,應用於福利水準之上。

八、公平(二) ─ 平衡原則,有時為了效率或權宜之計必須犧牲公平,例如生病的小孩必須留在家中休息,不能和其他小孩出去玩。以權利和責任的本質來看,權利與責任應該均衡,否則會剝奪人們的道德發展。兒童必須被教導: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同就去懲罰他。

九、沒有完美的稅制,經濟學家喜歡說,「平等」可以所得重分配,「效益」可以維持生產活動誘因,兩者截長補短。根據傳統理論,累進稅制可以達到公平(富人承受較大負擔),但缺乏效益(打擊工作意願);純粹的人頭稅可以達到效益,但是不公平。目前的難處,花時間努力工作的人要繳更多的稅,而花時間在休閒的人卻可以少繳稅。

十、解構完美稅制,對重新分配的稅制有存疑的地方:一、社會福利無法救助世界上最窮苦的人,一般來說,很窮的美國人也比伊索匹亞難民還富有。二、如果社會容許稅務員可以沒收有錢人三分之一的所得,那也隱含表示伐木工人可以沒收你的子孫所享有森林美景。這世界之所以會進步良多,是因為有進取心的人類不斷努力,可是向具有進取心的人索取更多的累進稅收,這樣的做法好像不是正確的作法。

十一、政府加害於民的惡行及其補償之道,例如台灣戒嚴時期的受害者,要求補償時,可能那些加害人已經過世或是他們的財產不足以償付他們所犯的惡行,但卻要全體國民來賠償被害人,雖然稱不上公平原則,像是任何人有不良行為,使其他人一起受罰,像古代的連坐法,因為這樣規則,只是讓大家相互監督彼此的行為而已。另外種族歧視是種族之間互相貿易的障礙

十二、遺贈是你對所有鍾愛親人最後一次重新分配所得的機會,不過大多數的父母採財產均分的原則處理,對貧困的家庭,採取財產遺贈的數量不多,因此子女就學或關懷可能就是重新分配唯一的手段。不自私的父母會把減稅的錢儲存起來留給小孩,這會使存款利率下跌,而有謀略的父母則選擇花掉大部分,導致利率上揚。

十三、人口越多,社會越繁榮,雖然人口增加會降低人均所得,但是生命的意義遠甚於人均所得,基本上人口成長,促使科技進步,進而經濟繁榮,那麼工作時數才有機會減少以及生活品質改善。人口越多的世界就越多樣化,雖然人口成長會耗用較多世界資源,但是科技進步發展會有所彌補。基本上,家庭內越多兄弟姊妹,只會影響自家財產的分配,對別家的財產沒甚麼影響。

十四、求知的原則 ─ 遇到不合理的事情一定要追根究柢,注意不要倒因為果,常有的錯誤在認定兩件先後發生的事,先前的一定是因,後者一定是果,例如耶誕節懸掛襪子可以獲得禮物,就認為任何時節懸掛襪子就可以收到禮物一樣。

十五、政府的負債可以壓低你的稅額,這些節省的稅額可以留作子孫的資源,假如你銀行裡有一千元,二十年後子孫繼承這筆錢時,數目可以多出一倍,假定政府決定要把你的錢花掉一百元,它可以有兩種方法獲得:
1.立即提高稅金一百元徵收,那二十年後,你的子孫可以繼承一千八百元。
2.以負債方式先借一百元,等二十年後再向你的子孫徵稅二百元沖銷。
只要你保留財產給自己的後世子孫繼承,那政府的負債結果與方案一結果相同。

十六、種族 (職場) 歧視的代價,假設你是某家公司的負責人,雇用一名黑人,九名白人,黑人工資為六萬元,白人每人十萬元,然後公司可以讓股東獲益四分之一金額,二十四萬元 (6+10x9)/4 = 24),如果黑人與白人的生產力是相同的,把九名白人全換成黑人,那薪水成本就可以降低三十六萬元,那股東報酬就會變成六十萬元,公司股價一定飆漲,因此採取歧視主義的公司等於放棄賺錢的機會,其實歧視的主因來自被歧視者受訓不足而導致能力不足

十七、獲利的動機會引導我們去從事超過未來世代所需的的任何活動。保育的價值判斷公式 r = g * s,r 表示利率,g 為國民平均所得成長率,s 為避險比率 (約 1 ~ 5),當利率高漲
r > g * s 不利於保育。假如我們花一百元可以保育一片森林,並且這片森林對未來一百年每年的價值為一元,我們可以每年以一百元價值賣給下一位買主獲利一元,但是年利率為 4% 時就不利於保育,因為此時保育森林的價值只值 25 元,一般人不會願意以一百元來保育。經濟成長來自先人的才能與勤儉。

十八、囤積外匯,會使外國物價下跌。守財奴買得越少,表示囤積的錢越多,會導致物價下跌,他的鄰居便更有錢能買得越多;他的鄰居能買的越多,就越快樂。因此多買外國貨,有助物價下跌,開放越多觀光客進來,容易推升物價上漲。

十九、差異性創造雙方互利的貿易機會,如果你喜歡的東西並不熱門,你的競爭者少,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如果賣出的東西是熱門貨,就可以用不錯價錢賣出。

二十、除非你喜歡自己所做的事,否則為成功所付出的努力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不曾犯錯,就表示你沒有冒足風險。為自己生活負責。無論投資策略或人生規劃,都力求多樣化。當心忌妒。檢驗價值觀是否吸引人,最好的方法可從相反角度觀察。最大的報酬是給那些能想出點子並主動完成的人。


人自出生開始就生而不平等,冀望有個萬全公平的方案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非常困難,也就是說現代社會不會有「完美公平稅制」,想要冀望別人為你爭取公平,就癡心妄想,還是踏實努力吧。作者留下著作,教導自己的女兒成為一位有思考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保護自己,做出正確判斷,也才不會抱怨不公平而不快樂,推薦給對公平及經濟議題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