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家庭作業的迷思

https://4rdp.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22.html

More about 家庭作業的迷思
家庭作業的迷思 天下雜誌出版 學習與教育 090 艾菲‧柯恩(Alfie Kohn) 項慧齡譯

只要當過學生一定寫過作業,但是有多少人因多寫了這些作業,功課成績突飛猛進?我覺得做任何事情想要成功的人,通常都是自己能努力主動執行任務的人,只有內心驅力才會想辦法完成事情。一般功課長期名列前矛的同學,大多數都能自我驅策,老師交辦的作業會盡力完成。

可是對一般的同學,家庭作業常常是一場惡夢,尤其對小學生根本無心在作業上,寫個幾行字就分心發呆,最糟糕的是一搞就到十二點還不一定寫完,被趕去上床睡覺也睡不好,隔天一早上學起不來,沒睡飽上課也沒精神,加上老師、家長的責罵,對學習這件事只會越來越沒興趣。

這本書的作者 艾菲‧柯恩 是美國的著名教育學者,針對家庭作業進行深度研究,從老師、家長、學生各種面向探討,希望作業量少質精、同學能自動自發想完成、有助於學生正確思考,養成終身學習習慣。

會看這本書的主因,是因為我覺得學校功課很多,如果由我寫這些作業也會哇哇叫,讓我不得不慎重審視這個問題。

我考量的因素有:

一、小朋友就讀雙語私立小學上整天的課,在學校可以很充實學習,不過放學後仍給予很多作業,我就會懷疑它的成效,像我們大人上整天班之後,回家都希望休息輕鬆一下,更何況小朋友體能狀況不如大人。

二、長期過重的壓力,容易讓小朋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我住家附近的補習班,營業到晚上十一點,甚至週六假日也營業,並且一家又一家增開!!!天啊!過多的作業無助於自制力的養成,過大的競試壓力會把學習的興致打掉,長期下來對讀書的興趣降低,有些學生畢業之後,就跟書本說 bye-bye,可能與此有關聯。

三、佔用休閒與休息時間,如果都把時間放在寫功課上,那其它課堂上學不到的生活經驗與知識,就會被排擠掉,如果平日晚上休息時間用來寫功課,那犧牲睡眠也同時犧牲其他不易被察覺的健康與智能發展。

四、家長過度關注功課,容易產生親子間摩擦,之前回家後第一件事會問吃飽沒、功課寫了沒,採緊迫釘人的方式完成作業,但是小朋友就拖拖拉拉,自己也耗費更多精神,反而寫作業成為親子關係破壞者。寫作業是小朋友的自己的事,除了小一新生搞不清楚狀況,其實家長沒必要主動督處他完成及內容錯誤訂正,除非小朋友主動尋求協助,因此目前我改採被動策略,誘發他自己主動。

現在,功課由他自己安排,基本上,放學課輔班應可完成,回家後寫不寫由他,不會特別催他,一切後果自行負責。洗完澡、吃完飯,若寫完或不想寫家庭作業則安排其它替代性作業,如閱讀、運動、聽音樂、做家事、看益智性電視節目、下棋玩牌、組樂高機器人或其它,九點過後不論如何,開始趕小朋友上床再說。簡單說,九點前由他自己規劃時間,但是九點後就要適度管制。

記得小時候也沒有聯絡簿,反而自制力更好,我不當怪獸家長干預老師教學,不會在聯絡簿上說功課太多,反正由老師斟酌,如果真的太超過,才私下以電話或電郵與老師溝通,以免小朋友誤解功課可以不用寫。

這方法試了幾個禮拜,早上較少賴床叫不起,通常他會在學校寫完功課,回家則閒晃,最近的一次月考班上前十名,成績比以前好,這需要長期觀察,我只要他對學習有興趣,不要說不想上學就好了。

延伸閱讀 

功課不該是學習的痛 作者:賓靜蓀 出處:親子天下。
大學學測的準備策略 (不寫作業 12 年後的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